查看原文
其他

为政|陕西宝鸡:基层纪检干部的“喜”与“忧”

2017-08-18 毛海峰 领导文萃



从2016年2月起,陕西省宝鸡市掀起了一场“暴风骤雨”般的纪检体制变革,各级纪委书记层层传导压力,纪检工作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。纪检工作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,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。基层纪检干部的心态,有“喜”有“忧”。

基层纪检干部状态焕然一新

宝鸡市纪检体制变革始于大刀阔斧的“三把火”——激活“指挥部”、传压“一把手”、干部动态考核。这“三把火”都对纪检干部的“官帽子”产生了实质影响,在短时间内迅速激发出干部活力,把纪检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。2015年底宝鸡市的纪检工作考评居陕西省的倒数第二名,如今则名列前茅。

“三把火”有力推动了宝鸡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提速,基层纪检干部的状态焕然一新。

⊙一是干部“忙”起来了,工作质效大大提高,基层纪检干部工作更有成就感。 

宝鸡市眉县纪委书记戴慧萍告诉记者,现在县、乡两级纪委干部比以前忙多了。眉县对纪检干部动态考核实行“红、黄、蓝”制度,对工作不错的纪检干部亮蓝牌,亮黄牌的则进行约谈,亮红牌的实施问责。

⊙二是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,不仅对违纪当事人进行问责,而且还追究其上级主管党组织负责人的主体责任。

例如,凤县教体局下属单位河口镇岩湾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梁玉哲携带妻子随旅行社前往西藏旅游,期间花费7960元从学校“三勤账”(小金库)中予以报销。凤县纪委不仅给予梁玉哲党内严重警告处分,由主管部门免去其书记、校长职务,还对凤县教体局党委书记、局长胡根绪进行了诫勉谈话。  

基层纪检干部迸发出来的工作热情,大大推动了反腐工作的深入。

工作中尚有疑虑

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相当一批基层纪检干部尽管想有所作为,但存在顾虑,并不是怕吃苦、怕工作过程中的沟沟坎坎,而是担心纪检工作力度加大后面临的压力更大。  

其一,怕干好了得罪人太多,难以在当地立足。

与中央、省一级等纪检干部不同,县、镇纪检干部多是当地人。一个县并不大,抬头不见低头见。做纪检工作得罪人太多,容易“无朋无友”,退休后更无人理睬。

其二,怕干好了得罪同事多了,无人支持开展正常工作。

这在镇一级纪委书记中表现尤为突出。现在,镇纪委书记虽说是专职做纪检工作,但乡镇工作繁多,包括纪委书记在内的每位乡镇干部除了本职工作外,实际上都得承担很多其他工作,这需要当地村组干部的支持。宝鸡市凤县一位镇纪委书记对本刊记者说,乡镇纪委如果把事“做大”了,走到哪儿工作压力都会很大。他在当某镇纪委书记时,全镇12个村有9个村的干部被他处理过,其他3个也被调查过,这使他在这个镇上干其他工作时难度非常大。如联系行政村代表参与乡镇换届选举,被处理过的村组干部就不会很好地配合他的工作。

其三,怕干好了得罪人太多,年终考评不好影响仕途。

现在基层部门都对公务员进行年终考评,有一项指标是由同事对其进行打分。干得好的纪检干部往往考评一般。

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

宝鸡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成绩,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,基层纪检干部们普遍感觉遇到了“三道坎”:

一是在纪检工作末端,工作力量严重不足。比如,在乡镇这一级,包括镇纪委书记在内,参与纪检工作的干部只有2~3人,且多为兼职。虽然陕西省在村一级设立了监督委员会,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纪检机构,组织相对松散,监督作用发挥并不到位,纪检工作的担子仍压在镇一级。而在镇一级,仅靠几名纪检干部对全镇所有村组干部进行有效监督,力有不逮。

二是越到基层,办案手段越落后。多位镇纪委书记向本刊记者反映,目前基层办案手段仍较为原始,有了线索就去面对面做笔录核实。既没有录音笔,也没有电脑,只能拿着本子手写记录,取证更是难上加难。比如到银行查资金往来账,镇纪委书记就没有这个权力。    

三是专业能力不足。本刊记者在宝鸡市走访发现,目前市、县两级纪检干部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,从事纪检工作的时间较长。但到镇一级,纪检干部变动较大,有经验的纪委书记并不多见,不少纪委书记的专业能力亟待提高。一位镇纪委书记告诉记者,他是从镇武装部部长岗位上转任镇纪委书记的,“在县上学了两天、市上学了三天就上任了。只能在干中学、学中干。”

配套措施得跟上

多位受访基层纪检干部表示,期待随着纪检体制改革的推进,能同步配套好相关政策。

首先,多数基层纪检干部都赞成实行定期轮岗制,这可有效解决纪检干部怕得罪人的问题。

另外,宝鸡市各县区纪委派驻部门的纪委书记(纪检组长)现在大多仍从本单位选出,尚未形成到其他单位或外地任职交流的轮岗制度。

其次,针对基层纪检干部存在的“本领恐慌”,宝鸡市纪委已开始采取措施解决。2016年,宝鸡市、县、镇纪委进行集中换届,“如何让新手迅速进入角色”成为宝鸡市纪委最关注的问题之一。通过举办培训班,采取集中授课、座谈讨论、专题研讨等形式,对新任职的148名镇街纪委书记和换届后新调入纪检系统的50名县区纪委书记、副书记、纪委常委和派驻市县部门纪检组长进行了系统培训,为履新干部“充电”。

2017年伊始,又围绕执纪审查、宣传和信息、巡察工作、案件审理、执纪监督等业务连续举办了5期培训班。培训各级干部700多人,有效提高了基层纪检干部的业务素质,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“小纪委”干部能力不足与基层纪检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的矛盾。

有受访干部建议,纪检队伍如果采取垂直管理方式,可有效解决基层纪检干部专业能力不足、监督同级党委软弱无力的问题,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基层纪检干部们与地方拉拉扯扯的关系。

但在采访中,也有多位受访基层纪检干部仍存不同意见。一些纪检干部坦率地告诉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,纪检干部如果实行垂直管理,那么,干部的仕途会被钉死在纪检这一领域,上升通道变窄,不能再像现在一样可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干部交流。因此,也有干部建议,在基层推行纪检垂直管理的同时,也应建立起正面激励政策。如探索建立类似技术职称的职级制。让基层纪检干部保持压力的同时,更有长期的工作动力。

(摘自《公务员文萃》2017年第七期)

稿件来源:《瞭望新闻周刊》

 推荐阅读 


观点|资政|仕态|为政|笔记|哲思

读史|人物|域外|管理|品读|言论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